心灵114 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联系人:刘老师
手 机:13673691956微信同号
知识

《无我则无败》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3591天

2024-12-06 09:05:55  来源: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作者:刘友龙

         在看小说的时候,偶尔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无我则无败,一开始理解了一些意思但是又不是特别理解,搜索了一下,解释如下:‌“无我则无败”的意思是,当一个人没有自我中心的思想和行为时,就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感到失败。‌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十三章,具体内容是:“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段话的意思是,无论受宠还是受辱,心里都会振动惊厥,把祸患看作像自我一样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中心的思想和行为,就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感到失败‌。

       再结合另外被儒家奉为经典的16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儒家文化中的著名教义,出自《尚书·大禹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其中,“允执厥中”是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还有王阳明先生所提出来的致良知,不断的保持自我的觉察,保持内心的纯净,去掉自己纷杂的私欲,才能更多的做到知行合一。

        数千年来,咱们的文化一直都是在教导人更多的去人心(私心),存道心,当人心越来越少,道心越来越多,就能更坦然的顺其自然的保持中正之心的去做事情,就能更多的无为,就能保持道常,道常,无为则无不为!也就能知行合一,天下无敌!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