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孩子越大越不愿意给我们讲更多的事情?有没有发现有的时候孩子跟我们讲完事情以后,结果情绪状态却变得更差了?
2024-09-08 08:02:40家长
问大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孩子的状态好转了,并且接下来没有任何问题了,您是否还继续学习成长自己?
支持一位陷入困境的成年子女,对于任何父母而言,都是一场情感深沉且极具挑战性的旅程。这类子女往往深陷于心理健康的阴霾、自卑的泥潭、就业的困境或是物质依赖的漩涡之中。
2024-08-12 09:57:23家长
家长有一个普遍特点,就是特别擅长联想,关键是联想的往往还都是不好的,比如因为孩子某次不想和别人打招呼,家长就联想到以后与人打交道咋办?
2024-07-24 08:39:44家长
和小孩子聊天的时候,如果我们要意味深长的去说一件事情,而他们又不想听的时候,可能就会说:听不见,听不见,再说100遍。
2024-05-04 08:44:03家长
在家长们觉得孩子们遇到困难以后,都是比较希望自己能帮助到孩子们的,这是人之常情,可能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是如此。
我们做家长太久,早就忘了我们当初是怎么做孩子的。我们的位置变了,所以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就变了。
我们作为家长肯定是爱孩子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很多家长都是非常非常爱自己孩子的,会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很多很多,只是,您的孩子能感受到您的爱吗?
2024-03-26 08:08:58家长
据《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调查: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由此可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社会重视。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
很多家长都在问怎么样能让孩子去学校?怎么样能让孩子愿意看书?怎么样能让孩子有动力?怎么样能让孩子学习状态更好?从焦点解决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想更好,每个孩子都希望成为父母的骄傲。
我们作为家长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孩子大了之后对小的时候,我们给他做的一些事情耿耿于怀,觉得我们伤害了他。
家长需要回归到自身去,更多的觉察自己,了解自己,完善自己,稳定自己,学习如何去听懂孩子,理解孩子,如何陪伴孩子,回到这些上面去,这样对孩子就会真正的有帮助。
2023-10-23 08:09:40家长
作为家长,在孩子出现状况之后,凡是我们用顺手而无效的方法,最好都先别用,而我们不太顺手不太习惯,甚至可能还有一些痛苦但是却有效的,则可以考虑多用。
我们作为家长在听孩子说事情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顺口给孩子说过“不存在的”,“没事的”,“怎么可能”,“肯定是你……”等等类似的话语?
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找各种事情做,让自己能安稳下来,别老盯着孩子,别始终去关注孩子,这样的话,反而对孩子会更有帮助。
相信有不少的家长在孩子出现状况之后也会进行学习,但是却感觉自己学习了孩子却没有什么改变,或者说,有的时候感觉有改变了,但是孩子突然又出现了一些状况,于是瞬间心灰意冷,感觉学了也没有什么用,于是就再次放弃学习与成长自己!
有的家长给我说,孩子上初中早恋了怎么办?有的家长给我说,孩子不太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怎么办?有的家长给我说,孩子一会儿一变怎么办?
2023-02-18 08:11:30家长
许多孩子在家长面前都会左右为难,因为如果不做的话,家长可能会不断的唠叨,或者责备,但如果做的话,家长可能又会说自己做的不到位,不够好,不够用心,不够专心等等。所以做与不做可能都会受到指责与批评,这会让孩子左右为难,到底做还是不做呢?
当家长陪伴孩子的时候,往往焦虑就出来了,因为感觉孩子这做的也不行,那做的也不好,忍住不说吧,会很难受,说吧,孩子又不听,甚至还可能会有很多的争吵。
当孩子的声音能被听到,那么孩子就会愿意进行更多的表达,以及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而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最关键的是家长能不能放下觉得自己“特别能”的感觉,把孩子放在相对平等的位置!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相信每个家长都可能遇到这样的困惑,就是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如何帮助孩子去疏导它的情绪。
我们作为家长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们通常不但要做家长的角色,而且更要做老师的角色,有很多的时候我们不做都不行。
2023-01-13 08:39:42家长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话多、课堂纪律差、做事我行我素”,这类孩子因为这些表现,很可能背上多动症的“罪名”,但其实他们很可能患了与多动症截然不同的病症——阿斯伯格综合征。
2022-10-28 10:59:50家长
作为家长,你认为孩子是什么样,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当你认为孩子是的时候,孩子不是也会是,当你认为孩子不是的时候,孩子是也会不是。
2022-08-28 12:26:43家长
所以如果家长不能很好的照顾好自己的情绪,那么这个情绪在家庭里边就会流动起来,最后往往会流动到孩子呢,孩子就会受到影响。当家长能以难得的心态,更多的看到孩子的正向面,优势资源面,积极面,那么孩子的状态绝对会大有不同。
在课上几位老师都分享到了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面对厌学躺平的孩子,当家长不管了,躺平了,孩子反而开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