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晓亮老师,在我有限的智识中,他就是一位心理咨询界的前辈(虽然年龄不算很大),担当了公开咨询师的重任;来访者由一位勇敢的中年女士出任,她因无法教育孩子去掉身上的那些“毛病”而烦恼前来求助。
下午6点30分之前,我怀揣一颗求知心,步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科二楼的小会议室里,一进门,抬头望见的是一块大大的黑板上写着“河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咨询技能研讨会”字样,呈彩虹状排列的艺术字体引发了我一种融入自然地遐想,“彩虹”下“心理个案现场咨询”标注了此处即将发生的事情。黑板的前方有两张成90度摆放的椅子,中间是圆形小桌子,上边摆放着一大束鲜花,我想:这大概就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即将就坐之处吧。两张肩并肩排列着的大大长方形桌子两旁已坐满了参加本次活动的咨询师,由于“研讨会”的性质因素,把人数限制在了20人,座无虚席。
6点30分,岳老师领着来访者步入现场,老师的神情显得沉着、自然,来访者神情略显紧张,落座后,抱紧的双臂和紧紧交叉双腿的姿态显示出来访者的不安和防御,很快,咨询开始了……
(如果你是一位资深咨询师或者督导老师,或者对其他咨询师所作所为不屑一顾,请在此处返回,免得浪费了你的眼神哦)
咨询师:您好!感谢您的信任,今天在坐的都是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他们都懂得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您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和隐私问题都会保密的,请您放心,可以告诉我怎么称呼您吗?
来访者:我姓X
咨询师:好的,我叫岳晓亮,请问,是什么问题促使您求助于心理咨询的?
来访者:………………..
咨询谈话开始了,前20分钟,来访者语速很快,滔滔不绝的谈论着自己遇到的问题,连续的表达中几乎没有停顿,咨询师很专注的倾听着,不时的点点头“嗯、嗯”,在来访者连续说话很小的空隙里适时提出一些问题,问题的目的在于收集资料,并可引发来访者对自己信念的思考。在进行到约20分钟的时候,咨询师和来访者协商确定了咨询目标,显得自然、流畅,咨询目标就这么确定了!
中间的20分钟,谈话围绕着咨询目标展开,逐渐呈现出了和“问题”相关的人际关系,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人际关系中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咨询也进入到了对话阶段,大约进行到40分钟的时候,咨询师停止了说话,开始准备一些小道具,此时的来访者显得有些惊愕与好奇……
后20分钟,咨询师使用自己独创的“人际空间技术”跟来访者互动,来访者想象自己分别进入一个个和自己相关的主要成员角色之中,想象中代替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并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表达的话语中携带着情绪能量,也变得较为放松、较为开放,依我的观察,来访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开始缓解。
60分钟的时间快到了。
咨询师:你好,我们的咨询时间限定在50—60分钟,现在结束的时间快要到了,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的咨询目标好吗?
来访者:(显然已经不记得了)……
咨询师:(对呈现出的问题做了简要概述,再次说出了咨询目标,让来访者重复),这次咨询由于时间限制,我们没有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我们确立了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方向,建议本次咨询结束后你能够沿着这个方向做些思考,如有可能,改变一下以前那些无效的教育和沟通方式,你看好吗?
来访者:嗯,我试试吧,谢谢你!
咨询到此结束,送走了来访者,参会者依然沉浸在咨询的氛围之中。
在稍事休息之后,针对个案和咨询师与咨询过程的讨论开始了,同志们讨论热烈、情绪兴奋、踊跃发言和提问。
同志们的发言大都是围绕着咨询师所做的工作展开。
一位女性咨询师提到:岳老师,来访者语速那么快,我都有些理不清,不知道该从哪里插话,而你却显得那么镇静和自然,适时地把问题提了出来,你是怎么做到的?
咨询师:练习,多练习,没有捷径可走。我一直在倾听,在可以插话和需要插话的时候我会补捉到时机,我完全没有预设的问话。
提问者(女性):岳老师好,在前期的咨询中,能告诉我你的共情表达在什么地方吗?
咨询师:人本主义是一种人生态度,共情、尊重、理解、积极关注、真诚一致是一种一贯的态度,如果你在其它人际场合做不到,那么你在咨询关系中也很难做好,能否把人本的态度贯穿于咨询过程取决于咨询师自己的人生态度。
提问者:岳老师,你使用的虚拟角色扮演技术是家排还是心理剧?
咨询师:我没有使用家排和心理剧技术,角色扮演不属于哪个特定流派,格式塔、认知、行为技术等很多心理咨询技术中都在使用。我使用的技术是我自己独创的,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人际空间技术”,在我多年的咨询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心理问题都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为此,我寻找到了一种简单的呈现人际关系的方法。
提问者:岳老师,我注意到你在转向使用“人际空间技术”的时候,有一个停顿,是什么因素促使你决定使用这个技术的?
咨询师:来访者呈现出的问题和人际关系有密切联系。
提问者:你是想让来访者看清她自己的人际关系模式吗?
咨询师:是的,也让我自己能看得清楚。
赵山明理事长:我现场观摩过很多个案咨询,晓亮这个咨询过程自然而流畅,这样的娴熟程度不多见。如果大家一定要给这个过程划界理论流派的的话,可以划归倾向于“人际关系”理论流派,沙利文是其代表人物之一。
咨询师:(点头)是的。
………………………………………………………………………
整个研讨过程热烈并引人深思,但我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提问的焦点集中在了咨询师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上,很少有人针对来访者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疑问,也很少有人提出探寻问题关键点的其它途径,这个现象引发了我的深思:“我们的咨询师现场观摩时注意力过多的分配在关注咨询师的技术使用上,这个现象是否会影响到学习者对来访者人格类型和问题类型探索呢?”。我觉得更多的关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在现场呈现出来的关系以及关系是如何建立的更为重要。
好在我们的赵山明理事长在后期的讨论中提出了:“你们是否关注了来访者的人格特点?咨询中面对什么样人格的来访者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啊,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整个过程下来,我感受颇多,我们知道,你们也知道,心理咨询的最高原则——保密,使得我们都不知道心理咨询室里发生了什么,我们自己也在做咨询,我们跟其他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不同理论偏好的咨询师会呈现出怎样的咨询过程?同一个咨询师在面对不同人格,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问题的来访者的时候,会呈现出不同的方法吗?每次的咨询效果来访者的感受和咨询师的感受会有多大的偏差?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及时得到反馈?反馈的可信度有多少呢?所有这些疑问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研讨和学习。基于这个因素,我十分感谢省心协组织的这类活动,这虽然在心理咨询史上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在省心协就是一个创举,这种机会儿对于学习中的心理咨询师来说实在宝贵,我如果说很宝贵也不为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坚持下去,缩短周期,增加场数,以便于更多成长中的咨询师获得宝贵的现场经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