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家长都在长年累月的用自己同样的一个无效的模式去对孩子,却希望孩子能有更多有效的变化?明明无效,却偏偏无数次的尝试,再尝试,再尝试…
孩子不上学了,明明催促无效,孩子也一直在说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最近一段时间能不能别提学习?但是家长基本上都一定会仍然反复的提,因为不提的话不放心,担心不提的话更不去,结果一个月已又一个月的孩子仍然没有去。
我们在与孩子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要去更多的反思:我所说的,我所做的有哪些是相对有效的?有哪些是做了好久依然没有什么效果的?有哪些是我因为有效所以要继续去坚持的?有哪些是我需要改变的?
焦点解决的一个理念是:有效继续,无效改变。如果有需要那就继续做,如果无效那就做点别的吧!
打破无效的循环对家长来说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按我们固有的模式去做事儿,虽然那是无效的,仍然不撞南墙不死心,即使撞了南墙也不死心。
大胆的试着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已经都这样了,大不了能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