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与叙事学派都有这样的一个理念:人不等于问题。意思是说虽然我们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是问题,问题是问题,人是人,两码事。人不等于问题的理念和生活中所说的“就事论事,别上升到人品道德”之类的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在现实中,问题出现以后我们很容易把问题扩大化,一件事情没做好,好像这个人就是不好的;遇到事情有些焦虑,好像这个人就是无用的;人际交往时有些尴尬,好像这个人就是不擅长交际的等。我所理解的叙事学派一般会用外化的技术去把人和问题分开,从而让当事人更客观的去看问题、去思考问题给当事人带来了什么,让当事人自己去挑选可以替代问题(或者不良情绪与体验等)的玩偶并且与之对话。并询问“问题(或者是不良的情绪体验)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样的期待?”,“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它给你带来的的价值是?”等。
我所理解的焦点学派一般会询问当事人:“出现这样的状况你怎么看?”,“你的理解是?”,“你都是怎么和它相处的?”,“如果我们打个分的话,刚开始时它给你带来的困扰可以打几分?何以是这个分数?现在可以打几分?是什么让这个分数有变化的?”,“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有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你的生活因为它而有了哪些不同?”,“你可以做点什么让现状有所变化?”等。
人不等于问题,人和问题是两码事,当问题被珍惜,被接纳,被理解时,当事人的力量就会变得更加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