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被妈妈控诉在家除了吃饭几乎什么不干,在学校也不敢主动发言,情愿做一个默默无闻者,如果用四个字来评价的话就是唯唯诺诺。然后妈妈一再叹息,自己和爱人都是比较积极主动的人培养的孩子怎么会这个样?和孩子聊了之后发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感觉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有什么好表现的,我本来就不行,不管干点啥都会被爸妈或者老师吵一顿,反正是干得多错的多,还不如啥都不干,真想当个隐形人,把自己隐藏起来,最好是谁都注意不到我!
多么不容易的家长,多么不容易的孩子!这样的家长和孩子现在还挺多。孩子的状况属于典型的自我效能感不足,自我效能感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自我掌控感、自我价值感。我们做事积极与否会在极大程度上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孩子尤其如此。当一个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有尊严的,是有价值的,自己是被重要的人需要的,自己的事情是可以自己掌控的,自己是拥有处理事情的能力的等,高自我效能感将会让孩子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呢?首先是对孩子要予以足够的尊重,只有从家长那获得足够尊重的孩子才会更好的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接着是家长要学会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非挑错的眼睛,要多看到孩子还不错的地方予以肯定,多引导而非指导;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越用越有用,该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做,这样孩子会在做事的时候获得成就感,成就感得到的越多就越想去做事情,即使遇到一些挫折,当孩子能从挫折中获得突破之后就会获得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如此,良性循环,孩子与家长都将从中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