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当了60多年的门卫,从来也没换过其它的工作。年轻时,为了打发时间,他选择了“打磨镜片”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他这一磨就是几十年,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得他打磨出来的镜片质量远远超过许多专业的技师。后来,他又凭借着自己研磨的镜片,最先发现了微生物,从而声名大振。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因此被授予了许多人望尘莫及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
感悟:用毕生的精力去完善一件平凡的事情,或许会有不平凡的收获。
许多人好奇我是如何“打磨”自己课堂效果的,我的经验是:用心做,反复做,一件事情重复做它几十次,上百次,不管多少次每次都要精雕细琢,做专,做精,做细,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做就专做一点然后一直做,做到所谓的“极致”了仍然继续做,寻求突破、突破再突破,最后争取做到别人很难取代。同样的一个课程,反复的讲,不停的修,讲到第十场和讲前两场时的效果是绝对不会一样的。虽然是同样的课程,但是仍然会经历,初生期,稳定期,蜕变期。比如:今年二月底我最开始讲焦点解决在教育中的应用时更多的是开发新课程的喜悦,后续讲一场调整一些课堂细节,在第五六场时感觉陷入了瓶颈期,课堂效果开始维持一定的状态,但是我知道看似课堂效果没有改变,其实改变一直在发生。所以我不管是效果上升期还是稳定期都会对同一个课程持续的完善,终于在第八九场时又重新找到了提升的感觉。
驻马店巡讲西平场是我2015全省焦点解决在教育中的应用巡讲第十场,课堂效果总算再次获得了突破,到本月底焦点解决在教育中的应用巡讲将达到二十多场,我很期待那时的课堂效果又将有什么样的不同呢?那么一百场之后呢?二百场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