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114 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联系人:刘老师
手 机:13673691956微信同号
知识

《代入反转》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1592天

2019-07-08 23:00:30  来源: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作者:刘友龙

        带入反转是我根据自己在讲课中的经验提出来的一个名词,算是我培训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在每一期讲师班课程中最着重训练的一种能力。

        一个课程,只有听众不断的卷入,不断的参与,在课程中随时进入角色,更多的体验感受,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并且因为这个收获是听众自己体验出来的,最主要的是让听众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体验出来的,所以印象会非常的深刻。通过我们的一系列问话引导,听众在体验的过程中,会直接得出来答案,明白接下来具体怎么做会更好,这样的话,讲课就不再只是讲师单纯的讲一些大道理和理论。

         因为那样的话,就像穿着雨衣去淋浴,听着哗啦啦啦怪响,但是雨衣脱掉身上根本连湿都不湿,更别说去除污垢清洁身体。同样的道理,只是讲师去讲理论,听众感触很小,即使有了感触也不会操作,这样收效就会很小。

        所谓代入反转,首先我们来说代入,代入就是让大家进入某一个场景,并且这个场景让当事人特别的有代入感。既然能让大家有代入感的场景,一定是大家所比较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现场听众很多人都发生过或者见过的。场景通常是让人特别不爽的场景,要让每一位现场的听众从主角的角度去感受,感受自己本来期待得到什么,但是当对方给我们的不但与我们的期待不符,而且相反的时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那如果对方怎么样做我们就会感觉比较好,就会继续去更多的去做那件事情?现场的听众通过我们设置的生活中常见场景,进入角色去当场感受,就会更明白自己以前哪些地方做的不太得当,也会更理解之前对方的反应与感受,也会更明白对方需要的是什么。

        接下来就是反转角色,通过引导语“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比如:………,那么当我们做这些之后他们通常又会有什么感受?通常会更愿意做还是更不愿意做?是感觉更好还是更不好?这些是我们所希望的吗?那么根据刚才我们的感受,我们接下来怎么样做才会让对方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所有的问句都需要巧妙的设计,这个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功课,然后听众就会在我们设置的场景里一步一步的自己总结出来具体实操的方法。

        因为我们设置的这些场景,是许多听众在生活中都经历过的,并且可能也正在为此所苦恼,全程参与体验式问话会让听众更多的跟随,答案也是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印象会更深刻,这样的一堂讲座将会达到落地,实用的效果。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