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多年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我自己最终选择了如今的生活方式,可以心无旁鹜的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么是在培养更多的人走向心理学专业化之路,要么是在提升育人者(教师、家长)青少年教育方面的能力,要么是在做青少年咨询,改变一个又一个的孩子与家庭。因为没有内耗,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可以专心致志的专注于专业,并且可以不断的思考如何做才更有效果。
不知不觉已经办了数数十期焦点课程,并且大家全凭口碑而来,这一切都因为效果。而效果的关键有以下几点,罗列出来供同行参考:
1,将心理学知识通俗化,也就是讲大家听得懂得心理学,哪怕是老人和孩子,哪怕是没有文化的人也都力争他们能很快的听懂,去观察 、去倾听 、去揣摩 、绝大多数人的用语方式以及思考模式以及思考模式,然后将这些应用到课程之中。
2,不断的取了解听众需要什么,包括需要什么样的讲课模式,需要听什么样的内容也就是 让我们的课程尽量的更有针对性,符合听众的口味,不然的话 阳春白雪不是大家所需要的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3,不管多长时间的课程都要教给大家具体的实操方法,不能听着很热闹,回去之后啥也不知道,什么都用不了,更多的去思考:“怎么具体操作?怎么落地?大家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具体的实操方法?”。
4,学习任何的知识都要经历:从听过到知道再到逐步做到的过程,即使我们的课程再精彩,大家课后没有去应用,没有反复的浸泡与强化,也不会有太多的变化。设计一系列的课程体系,让大家持续的浸泡,持续的应用,简而言之就是让大家不断的动起来!比如我的课程体系包括:每周五晚上固定的网络读书会,虽然每天的分享,鼓励大家每天三五页书,中级班学员每周约练三次咨询,讲师班学员每周固定的磨课,接下来初级班学员也将进行约练等等。
以上全部关系到课程的效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