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这两天在系统的录制心理咨询师认证串讲课程,准备用仅十来个小时将绝大多数的考点一网打尽,为底气不足的考生们助力,这个课程近期将在我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
在录制到发展心理学这一章节的时候,再次讲到分离焦虑这个点儿,分离焦虑是指当婴儿的父母或者主要抚养者离开的时候,孩子会大哭大闹,因为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当大人离开也就意味着可能再也不会出现了。突然意识到我的孩子好像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分离焦虑,边讲我也边反思,是什么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去面对亲人的暂时离开?
想了想其中一条或许很关键,那就是无论何时,给孩子说的话都基本全部都能兑现,我们家没有人逗孩子,更没有人为了让孩子听话而去骗他。当我出差的时候,不会给他说“爸爸一会儿就回来”,我通常会蹲下来,很认真的给孩子说“爸爸要出去工作两三天,大概后天晚上八九点就到家了,到时候爸爸再回来陪你玩好不好?”,孩子通常会很认真的答应“好”。不单单是我,孩子的妈妈,孩子的奶奶(我姑,姑奶奶对孩子来说叫着太绕,为了好叫也一直称奶奶),出门时基本也都是如此。明确的告诉孩子要出差,然后多久会回来,每次出门都会和孩子告别而非怕他哭偷偷的离开。
当我们不逗孩子,更不欺骗孩子,对孩子说的话都会兑现,孩子时刻能感受到对他的爱,以及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孩子就会比较有安全感,当有了安全感,也就没有了分离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