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上课的时候坐的越靠前收获越多,因为离老师越近,越处于能量场的核心。本来想看看手机的,但是老师就在跟前;本来想走走神呢,但是老师就在跟前;老师说的话听得最清,老师的气场传递的最多,和老师的互动也会更多,虽然不一定是语言的,那种无声的互动也会对坐在前排的听众带来较多的影响,坐在前排的参与的基本都会比后排的要多,参与越多,卷入越多,收获也会越大。
同理,在我们要让一个人去做事的时候,他处于什么位置也在极大程度的影响着做事的效果,如果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做事的意愿相对就会很弱,卷入程度也会特别的低,做事的效果当然也会相对较差。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有参与权甚至有决策权,那么这个事情和他的关联度就会特别的高,他对这个事情的重视程度,用心程度以及卷入程度也会完全不同。
听过我的焦点课程的成员分为大型讲座成员,小型讲座成员,半天课程的成员,一天课程的成员,各地心理机构主办的我的焦点工作坊成员,我自己主办的焦点工作坊成员,我主办的网络长程班成员等。学习效果最好,改变最大,坚持分享最长久的是我自己主办的网络长程班成员,改变最小的是仅听半天的大型讲座成员。这个也是因为位置不同,仅听半天的大型讲座成员虽然可能也会感觉课程听着不错,但是毕竟人太多,时间又太短,我能关注到的人就很有限,所以效果是最小的。网络长程班成员因为是我自己主办的,每一个成员都或多或少在上课前就已经与我有一定的联系,这样就等于有了链接,接着因为是小班制,仅初级就需要经过接近半年时间的培养,所以粘合度就会非常的高,粘合度越高,卷入越多,大家的改变也就会越大。除了这两种极端的情况以为,其他的焦点成员也都受卷入程度,以及焦点在其学习过程中的位置的不同而导致效果的不同。
位置不同,参与程度不同,所带来的改变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