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书看到《庄子·杂篇·渔父》里的一段话,颇有感悟!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上边的话,让我想到了一些朋友关于心理学学习的反馈。许多圈里的朋友好像都在不停的学习,他们的勤奋让我非常的感动,只是好像已经学到了不少的技术,但是在大多数时候把所学的技术用到了自己家人和孩子身上时却没有起到太理想的效果!等到回过头来冷静下来时才发现只是学了一些技术,却在不停的学习中忽略了最基础的“情”。正如曾奇峰老师所说,许多家长学习心理学或许只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孩子而非完善自己(注:并非原话,只是我的记忆中曾老师是这么说的)。带着控制与改变孩子的思想去学习心理学就难免会有许多的功利之心,一旦功利之心太多就很容易过度关注技术是否好用而忽略了情之根本!
助人者没有对当事人足够的理解与欣赏,没有对当事人的好奇与接纳,没有对当事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信任。而只是在关注自己用了哪些技术、是否有用,自己是否有专家范,当事人是否对错,那么就很容易让助人流于表面,很难深入。
当我看到熙琄老师做访谈时慢慢的,只是看似很简单的几句话当事人却已泪流满面,看似几乎没有怎么用技术当事人已经感觉获益良多时我是非常感动的!我想,有着这样的效果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叙事,更是因为熙琄老师那看似柔弱的身躯下的满满的“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