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114 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联系人:刘老师
手 机:13673691956微信同号
知识

《重读“三季人”》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585天

2016-10-03 23:17:02  来源: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作者:刘友龙

这个故事我们或许都看过,以下是故事的内容:

某日,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院门外扫地,远处走来一个身着绿衣的人,那人问道:“你是谁啊?”

   孔子的学生回答:“我是孔丘先生的学生。”

  “那你一定懂很多东西喽?那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吧,你知道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吗?”绿衣人问道。

   学生一听,绿衣人居然问了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便有些不屑地答道:“自然是四个季节,这是常识啊。”

  “不对,是三个季节。”绿衣人摇摇头,认真地说。

  “你错了,是四个季节。”学生有点急了。

   于是两个争执不下。最后,绿衣人说:

  “既然咱俩谁不也说服不了谁,不如去找个人来做个评判。如果一年真有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头,如果有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怎么样?”

   学生点头同意。

   这时,孔子恰巧从门里出来,学生便把与绿衣人的争执禀告老师,请求评判。

   孔子上下打量了一下绿衣人,对学生说:“你错了,一年确实只有三个季节。”

   这样的回答完全出乎意料,学生一脸不解地看看老师,欲言又止,只好带着满心的疑惑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头。绿衣人非常高兴,自豪地走了。

   心有不甘的学生终于忍不住困惑,问孔子道:“老师啊,一年分明有四个季节,您怎么说是三个呢?”

   孔子笑着说:“你没看到那人通身的绿衣吗?他分明是蚱蜢所变。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经三季,从没见过冬天。在他的知识系统里,一年就是三季,你的道理怎么可能说得通呢?你又何苦枉费口舌呢?”

       以前读着只是感觉很有趣,今天再次重读看到了许多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试着分析如下:

      1,后现代哲学观。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没有绝对的真理,没有绝对的是与非,更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认识的都只是在特定文化下、特定时代里、我们特定的经验罢了。所以每个人都有他的道理,我们自以为非常正确的答案,或许在别人那根本就行不通,不要拿自己所以为的去套别人。

2,建构主义。同样的世界,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经验看到的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我们每个人自身所看到的世界,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根据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所进行的建构。你以为的,很多时候只是你以为的,他以为的才是他以为的,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3,有容乃大。咨询师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容器,能容下的来访者以及状况越多,咨询的效果或许就会越好,咨询的范围就会越大。保留我们自己的觉知,但是又不否定他人的觉知,贴着而非推着,从当事人的参考框架去理解他所说的人或事,更多的理解与接纳。

      4,做有用的事,说有用的话。在人际交往中有用的多说多做,无用的少说少做或者不说不做。夏虫不可言冰,不做无谓之争,有一种强大叫:你说的对!

     朋友们可以跟上~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