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对上心理学的培训班不太理解,因为我们在培训班里学的许多知识书上写的都有,并且更详细而具体。当时的想法是与其花不少的钱去上培训班还不如多看点书呢!这几年自己也有选择的参加了一些培训,每年要累计出省进修大约半个月的时间,对培训有了亲身体会,同时因为自己也在一直做培训,所以对培训的看法也有了一些变化。
1,无论学习哪个派别,读书很重要,但是培训一定要有选择的参加一些,尤其是在入门的时候更是如此。因为书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初学时仅靠看书很难对一个学派拥有系统、形象、直观的理解,并且在没有进入学过学派时一个人看书学习往往会相对枯燥,很难坚持下去。
对于初学者来说培训就像一个引子,可以让我们很快的对所学学科有个大概的了解,并且这种理解更系统、更形象、更具体,更快速。同时,培训往往学的是培训老师在这个领域多年的应用与研究心得,这些心得是书上所学不到的,这就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视野会更辽阔(当然这个肩膀一定要选择可靠的,以免肩膀不结实反倒摔着咱们,稳妥起见最好是在选择时咨询咨询资深的前辈)。通过培训对这个学科有了大概得了解后再自己读书学习就会容易的多。
2,有个好师傅很关键,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还得靠个人。通过培训对于所学内容有个大概了解后,接下来的成长就是自己的事了,我个人不太建议过多参加培训,因为学再多“大师”的课程也替代不了自己的成长,何况许多培训老师也并非大师,只是略微先行一些而已。后续的成长可以通过大量读书,以及在生活与工作中坚持应用来完成。培训是引子,读书是量的累积,实践则是将所学融会贯通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