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商家的一句广告“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绷紧了多少家长的神经。从孩子还没有出生,父母们就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听胎教音乐,每天读故事;从孩子出生,恨不得孩子立刻会翻身、会坐、会爬、会跑、会说话,从孩子很小就开始练习记数、识字,以学会了几个数,认识了几个生字为荣,会一遍一遍的给其他的家长炫耀,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家孩子“了不起”的地方,孩子好像成了大多数家长之间为了面子“比拼”的工具。
一般来说,在幼儿阶段学习了大量知识的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会相对比较好,学习状态也会非常的轻松,但是很容易导致对学习不太在意。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由于知识的加深,再加上孩子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养成了对学习不是太在意的习惯,学习会逐渐的变得吃力,再往后,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的觉察,仍然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孩子又失去了早期学习的优越感,很可能会出现厌学的状况。
一般来说,初一第一学期(每年的9月到10月)是第一次厌学高发期,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会有大批的孩子出现身体不舒服,不想去学校,经常请假等状况。这些孩子普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父母要求非常的严格,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父母的要求下全力奔跑,在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残酷的竞争(小升初)之后,就像全力冲刺的状态下跑完了1000米后整个人都累的再也不想动,于是,曾经那么优秀的孩子开始出现了厌学的症状。如果家长此时没有及时的调整,也没有在必要的时候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有可能会耽误了最佳咨询的时机,结果一拖再拖,孩子却很难再重新回到校园。
不但是商家,许多的老师也会给父母灌输“小学是最重要的阶段,初一是最重要的,初二是最重要的,初三是最重要的,高一是最重要的,高二是最重要的,高三是最重要的”,结果孩子在刚起跑的时候就用尽了全力,等到要冲刺的时候却没有了任何的力气。
人生不是百米赛,人生是马拉松,人生的成功不在于刚刚开始跑的有多快,而在于最终跑的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