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114 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联系人:刘老师
手 机:13673691956微信同号
知识

《“希望”还在吗?》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356天

2016-02-17 23:20:34  来源: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作者:刘友龙

         先来看一个网上的故事: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征战,父亲已经作了将军,儿子还只是个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擂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是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着箭杆箭头的模样,顿时骁勇无比,杀敌无数。好奇心驱使,儿子还是没忍住,他抽出箭来,竟然看到的是一支断箭,儿子吓出一身冷汗,心想“天啊,我只是挎着一支断箭在打仗呢。”顷刻之间仿佛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一声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死于乱军之中。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父亲给儿子的看似“箭”,其实是“希望”,让儿子相信自己必胜的希望,这个儿子前后的能力变了吗?没有!变的是信念,前边是满怀希望,后面是悲观绝望。生活中支撑我们前行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的人明明受人羡慕,有很多的资源,却走上了绝路,因为失去了希望;有的人历经坎坷,人生风雨飘摇,却一路咬牙前行,因为希望还在。

       希望在人就拥有披荆斩棘、一路前行的力量,希望不在了人就很容易破罐子破摔、放任自流。期待太高,被太多关注负向,批评指责,贴标签,挑错思维,恨铁不成钢等都容易让人丧失希望;鼓励,关注正向,关注解决,事与人分开,关注成功经验,从小步做起等可以让当事人感到改变的希望。好的教育不是一针见血,也不是“我都是为了你好!”,更不是“恨铁不成钢”,而是让当事人拥有希望,然后切实行动!

        您的希望还在吗?你爱人的希望还在吗?你孩子的希望还在吗?您怎么样做才能让的人对自己更有希望?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