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学心理学的朋友对我说:“学完心理学之后,感觉周围的许多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说话的态度,人际关系理念等都不太恰当,本来想为对方好,看见大家做的不太恰当的地方就用心理学的理论讲解一下,结果大家不但不领情,还让我别拿心理学去分析他(她),这让我很沮丧”。(注:本段原话的摘录,已征得当事人同意)
看见朋友这段话我就乐了,乐是因为想起来刚学心理学时的自己也是这样的状态,因为对心理学的痴迷,总想拿心理学的理论去给别人讲解一番,分析一番,从力比多到强化,从阿尼玛到自我实现,呜呼哀哉,自己说的心潮澎湃,对方听的千回百转。初学心理学时感觉心理学书上说的都是真理,好像其他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都迫切需要心理学的理论去帮助……。
慢慢的明白了,心理学只是一个小学科,精分、人本、行为主义也只是心理学的个别学派,我们所学的也只是某个学派的个别观点,都有其局限性。慢慢的明白了,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有其共性,但是不一定适合个性。慢慢的明白了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我们看到的表象的背后或许有着不为他人所知的不易与艰辛,不要拿自己预设他人。慢慢的明白了,每个人每件事都有他的道理,每个人都是自身问题的专家,稳住,永远不要比当事人更着急。慢慢的明白了不求不帮的真正含义,理解了不贸然分析他人,不随意对他人提建议,不轻易否定他人就是最大的尊重。
不过话说回来,不经历四处热心助人的阶段,没有这样的痴迷,会不会在心理学道路上走的很远也是两说,特定阶段特定特点,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