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这个词相信学心理学的朋友都不太陌生,主攻精神分析的朋友说的较多,当来访者或者当事人不愿意就某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的时候我们可能认为对方开始阻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教材上关于阻抗的解释是:阻抗在本质上是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精神防御与抵抗,对不愿意接受的事情采取回避或者否认的态度。
焦点解决学派对于当事人“阻抗”现象的解释是:当事人或许有他的难处,或许咨询师和来访者(或者是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等)的关系还没有建立好,或许提问题者提问题的时机不太恰当,或者提问题的方式有待调整,或者当事人真的“不知道!”等。在焦点解决学派的理念里根源不在对方,在我们这,不是对方阻抗了,而是我们需要调整自己了。焦点里没有阻抗,只有此路不通,此路不通怎么办?绕路走!绕条路还不通怎么办?试着再想办法,或者等一等让当事人有喘息的时间。我理解的焦点解决在协助对方改变时是借力发力,没有阻抗一说,更不硬碰硬,理想状态是使巧劲,四两拨千斤!
注:每个学派有每个学派的道理,用“阻抗”有用阻抗的好处,不用阻抗有不用阻抗的理解,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