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
在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有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和厌学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长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或自我期待过高。有一个明确的长远的高目标,这些目标能带来一定的动力,但由于这些目标一时难以实现或永远不可能实现,也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挫败感,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丧失主动性、行动力,患上焦虑症、抑郁症或厌学等。那我们该怎么设定目标呢?
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他指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水平,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在他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儿童设立合理的目标和挑战,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潜能。设定目标时可以参照最近发展区理论,设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临终前,有人向他请教如何取得成功,他的回答是:“要热诚而且慢慢来。”他解释说“慢慢来”有两层含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也就是说,既要让人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至于望着高不可攀的“果子”而失望,又不要让人毫不费力地轻易摘到“果子”。“跳一跳,够得着”,就是最好的目标。
比如给中小学生设定一个考上好大学的目标,这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需要几年的努力才会有一个结果,而且结果是不确定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价值感和成就感,在学习这件事上不如设定一个短期的阶段性的“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如这一周学会几个单词、理解几个知识点,如果孩子能脚踏实地的把知识点理解透彻了,这比孩子望着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而担忧、焦虑要更有效、更有帮助,更能提高孩子的价值感、成就感,更能保持孩子对生活的热情。
我们都知道有专一的目标才能有专注的行动,但目标不是不切实际的越高越好,只有目标是指向未来的、又富有挑战性,跳一跳能够着的,才能引导我们脚踏实地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