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接触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案例越来越多。大多数孩子是被父母带过来咨询的,换句话说是被动进行心理咨询的,往往由于他们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很多情绪和行为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孩子自己要求做心理咨询,他们往往会清晰地表达出来自己的心情感受、想法信念等等。
在众多的咨询中,我发现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往往会表现出价值取向的模糊不清、扭曲或者缺失。因此,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到学习越来越没有动力;人际交往中出现很多不良行为,感到不适应;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迷茫;或者不知道自己到底活着为了什么,等等。
No.1
价值取向是什么呢?
它是指人们把某种价值作为行为的准则和追求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中追求的价值方向,也是一个人心中的定海神针。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这个人的为人处世、工作学习态度和行为等等。青少年时期是价值取向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个阶段值得每一位家长、老师积极关注,并且培养训练。
No.2
价值取向是怎样形成的呢?
通常来说,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的形成分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选择、珍视和行动。价值观产生的第一个阶段是自由选择。这种选择的自由对于价值观的发展是最基本的,因为价值观不可能经由强制或压迫而获得,它是一种心甘情愿作出的选择,是在仔细考虑与衡量所有的选择途径及其可能后果后作出的决定。价值观渗透和贯穿着我们的生活,自由的选择使我们成为生活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珍视是价值观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因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认识的过程,也蕴涵着情感的层面。这种选择是自己所乐于接受的,并且是自己非常重视的。为了实现自己的选择,人们乐于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抗战时期无数仁人志士秉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价值取向,即使献出生命也要投身反侵略和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中。在奥运会上为国增光的运动健儿们,秉持“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价值取向,愿意舍弃假期吃喝玩乐的机会、甘愿冒着严寒酷暑继续训练。
但是,只空想或谈论自己的价值观是不够的,必须在行动中体现出来。价值观形成的第三个阶段就是行动。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完全实现或体验到我们的选择和所珍爱的事情,体会其价值。譬如,强调健康、重视审美,一个人只有参与了健康和审美相关的活动,跑步、打球、跳舞、绘画等等,才能说他的价值观得到了展现。
No.3
如何帮助青少年
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
01|正确的理念
这里指的是父母、老师树立正确的理念,争取做孩子价值观的倡导者、促进者、催化者,而不是灌输者、填鸭者。因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等习得的,而不是靠家长和教师包办的。
02|鼓励青少年自己自由发展
自由发展就是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没有约束感地探索世界,鼓励他们发现并欣赏自己的独特性。
03|协助青少年探讨各种可能的选择途径
其实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对各种活动都是充满兴趣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都挺强烈的,学习过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等,但是每每孩子表达不想学的时候,家长和一些机构的老师都会给孩子贴上“不能吃苦”“不能坚持”“总是半途而废”的标签。事实上,孩子的发展是终身的,青少年期是身心发展迅速时期,但是还不够成熟,对一些选择和问题的认识并不能全面评估。家长和老师要协助他们认识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必须循规蹈矩,和其他同学一样。
04|鼓励青少年内向寻求,了解自己
家长和教师在鼓励青少年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也要鼓励他们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看重什么、擅长什么。
05|依据自己的选择行动、重复正确行动
鼓励和协助青少年依据自己的选择行动、重复正确行动。价值取向必须在行动中得以体现和强化。而面对很多不确定性,青少年常常会因为各种困难而停滞行动,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鼓励和协助。
如果青少年明白每个人都有“存在价值”,那么他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当孩子们明确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时,即使外界说他再怎么普通、再怎么平凡,他依然可以做到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依然对自己充满信心。
审稿 | 李丽
编辑 | 冷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