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多则白少,白多则黑少,如果家长在孩子学习这块关注正向过少,挑剔过多,那么孩子在学习这块就很难成就感。于是,有不少的孩子就从学习,转向其他家长说不太能认可的,但是至少能让孩子自我感觉引以为傲的地方:网游、抽烟、交友等。
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难处与道理,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与构成,世界是多元的,请不要贸然的可怜对方,把每个人都当成值得尊重的人去多多尊重!
2016-12-15 23:00:06
家长无论何时都是需要成长自己的,说的夸张点家长的高度将决定着孩子的高度,实在推不动孩子那就成长自己吧!如果自己成长了可是孩子却好像没有什么变化,说明自己成长的还不够,那就坚持继续成长吧,付出从来都会有回报的!
是否还记得,当我们小的时候,受了委屈,我们其实最需要的不是爸妈的吼叫,不是爸妈的大道理,而是爸妈的理解和一伙,哪怕我们做错了,但是在我们情绪很激动时也不想听是非对错的判断,我们只想在那一刻得到父母坚定的相信与支持,然后我们的情绪才能更快的平和下来,然后我们才能更愿意去改变!
我们不妨可以试着在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以尊重的态度去倾听孩子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期待,孩子的努力,孩子预想的解决方案等。把许多思考与抉择的权利交给他,但是同时也与孩子商量好做事的规则,必须遵守的约定,以保证放手而非放纵!
倾诉不是目的,目的是倾诉后心情能更好,目的是倾诉后能更有方法与力量直面生活中的不易,当然,倾诉只是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之一,还有其它的多种方式,比如学着关注正向、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运动、让自己忙起来等。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即可!
2016-12-05 23:28:48
我们不是超人,我们终究脱不了俗,对于绝大多数的我们来说,在前进的路上依然需要他人的鼓励、肯定、关注、欣赏。我们需要成功时周围人的喝彩,我们需要失意时周围人的陪伴!所谓修行,看似是一个人的事,但又绝不是一个人的事。
2016-12-02 23:41:10
有些朋友在微信上问我接下来怎么走下去会更快?这个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的答案,我仅谈谈我的一点经验,供初学者参考。
2016-11-24 23:57:03
给孩子以必要的保护,同时给孩子更多成长的机会,陪他去感知这个世界,陪他从跌倒中学会爬起,陪他去学着做各种事情,陪伴但不包办
最后将整个家庭商谈出来的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及在实施中的可能会出现的状况以文字的形式书写出来作为家庭公约去执行,请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公约上签字并相互监督。
2016-11-22 21:51:18
每个孩子都需要重要他人的肯定,这个重要他人可能是爸妈,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某个其他的长辈等。收到肯定其实也就相当于被赋能,赋能后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
2016-11-19 00:22:57孩子
孩子们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很容易去抱怨父母、老师、同学等周围的人!那么,父母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做点什么或许会对孩子更有帮助。
2016-11-18 20:30:04孩子
等到当事人力量逐渐复苏时,这时才试着引导家长思考:看重的是什么?期待的是什么?自身做什么样的调整孩子会朝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已经做的努力有哪些?自己这段是怎么熬过来的?身边的人都是怎么看的?接下来可以具体实施的行动是?......
原理是调动系统里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为现在解决问题所用,助人者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引导者,深信系统的力量,深信当事人才是解决他们自己问题的专家,把系统扰动,把资源整合,把当事人抛来的“球”再抛还给系统中的人!
2016-11-14 23:40:20
心理学是让我们更加幸福的学科,前提是我们能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学会欣赏人,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而非对缺陷与不足更加敏锐!
2016-11-13 23:17:27
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困难其实和刚学走路时的摔倒都很类似,家长不妨情绪平和,不抱怨,不指责,不包办,等一等看看孩子会怎么办,然后适时的给予鼓励与肯定,或许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长大了!
2016-11-12 23:41:30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