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114 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联系人:刘老师
手 机:13673691956微信同号
刘友龙心理学工作室
《改变描述改变行为》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28天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描述的方式改变对事情的看法,进而改变应对的方式,chang your words ,change your world。

2017-02-23 23:31:04改变

《确认当事人的觉知》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27天

确认很重要,凭空想象可能会导致出力不讨好,自以为是的情况。

2017-02-22 23:42:58

《排排序》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26天

经过一番精简与调整相信您的生活与工作会畅快的多!

2017-02-21 23:36:09

《如何写分享才能更多有收获》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25天

心在哪,收获就在哪,想要分享收获大,需要心在这的先多一些。

2017-02-20 23:43:11

《关于特训营咨询的预约》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24天

咨询预约杜绝月底扎堆,因为几乎每一期成员都有月底预约的习惯,月底预约可能会导致约不上。

2017-02-19 22:55:35

《把感受带走,把故事留下》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23天

不随意传播他人的故事,把传播他人故事的权利还给当事人自己,尤其是在心理学课堂或者心理咨询时里更是如此。

2017-02-18 23:28:19

《赞焦点读书会》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22天

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每个人都是一个宝藏,当有了合适的平台与氛围,当这些力量汇聚成团队,坚持成长的力量让人敬佩而感动!

2017-02-17 22:08:51

《再谈家长也需要“焦点”对待》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21天

焦点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模式的修炼,慢慢来,抱团前行,小步精进,日不见增,月见其长!

2017-02-16 23:21:08

《家长也需要“焦点”对待》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20天

焦点不只是“焦”孩子,也要“焦”家长。

2017-02-15 23:35:56

《除了抱怨,你得尝试着做点什么》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19天

当我们推孩子推不动的时候,那么就去改变自己吧,毕竟,这个时候的抱怨是最没有用的,我们可以去想各种办法,我们也可以去学习,我们也可以接受心理咨询,等等。或许行动着行动着事情就会有了转机!

2017-02-14 22:25:52孩子

《开学第一天》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18天

全新的一学期,全新的开始,稳住,慢慢来,让孩子也参与进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加油!

2017-02-13 23:35:55孩子

《行动比口号更重要》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17天

回顾跟着我一直走下来并且现在无论是讲课还是咨询都做的非常好的这些团队成员,最开始好像也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特能坚持,坚持分享,坚持读书,坚持应用。

2017-02-12 23:11:52

《寻求解决之道》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16天

孩子越用才会越有用,接纳孩子的成长,并顺势寻求解决之道。

2017-02-11 23:33:47孩子

《我们在太多时候已经忘记了做孩子时的感觉》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15天

我们做家长太久,我们对孩子有着太多的焦虑和期待,我们有太多的情绪和情怀,其实我们已经忘记了孩子想要什么,我们忘记了许多的担心都不会出现,我们忘记了孩子也是想更好的。

2017-02-10 23:49:28家长孩子

《特训营结营第一天》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14天

做好自己,处好关系,日不见增,月见其长!

2017-02-09 23:29:19

《血浓于水》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13天

血浓于水,当父母和孩子的力量汇聚到一起时还有什么是改变不了的呢?

2017-02-08 23:26:15父母孩子

《变之“观望”》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12天

坚冰之下,暖流涌动,种子发芽需要时间,改变更需要过程。根据吸引力法则的原理,当你坚持深信一个人会怎么样的时候,他最终就真的会怎么样。加油!

2017-02-07 23:50:57

特训营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11天

当然了,特训营的这几天只是暂时把焦点的种子种下,至于后续会不会发芽,以及会不会长大和家庭的土壤是密不可分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特训营是开端,后续整个家庭系统的持续改变才是关键。

2017-02-06 21:41:52

《转变关键期继续稳住》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10天

不知不觉特训营已经做了六期,每一期都在摸索中更加的完善,因为专注所以更加的专业。

2017-02-05 23:37:31

《改良“土壤”很关键》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09天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更好,每个人也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尽了全力。

2017-02-04 23:31:19孩子

《每个孩子都想更好》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08天

我非常期待第六期的孩子们又将创造怎样的奇迹。

2017-02-03 23:44:36孩子

《视角不同,感受不同》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07天

学会换位,学会倾听到对方的心声,才会带来更多的感悟与完善。

2017-02-02 23:28:37倾听

《独木难成林》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06天

独木难成林,愿心理学人士也能慢慢的汇聚到一起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2017-02-01 22:56:00

《为什么你的孩子越来越懒?》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05天

想让孩子更勤快,请意识到孩子独立做事的重要性,同时,给孩子做事的机会,相信孩子,稳住心,憋住嘴,多看做的好的地方,多肯定,多鼓励!

2017-01-31 22:08:58孩子父母

《指导需谨慎》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04天

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我们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摆出上位者姿态去指导别人,看似是好心的帮助别人,别人却未必会领这个情!

2017-01-30 23:53:57

《坚持很不易,放弃很简单》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03天

坚持很不易,放弃很简单,坚持需要每天都进行着,而放弃只需要有一天不进行基本就可以实现了!

2017-01-29 23:50:42坚持放弃

《祝福信息请尽量原创》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02天

祝福信息尽量原创,哪怕只是一个称谓加一个祝福词就挺好。当然,看见原创信息,一定要回复,并且要用心回复,因为发信息的人不知道把您看的多重要,才会在那么繁忙的情况下愿意费心的敲出来那看似非常简短的原创祝福!

2017-01-28 23:37:41

《人生若只如初见》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700天

当然,人生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初见,但是初见时的许多方面可以作为参考!

2017-01-26 23:40:13

《找到最佳契合点》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99天

同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孩子其实也都有最佳的契合点,只是需要我们以合作的态度,用心去寻找。

2017-01-25 23:56:51孩子

《小火慢炖,满屋飘香》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98天

焦点与心理学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您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去让自己所看重的人与事“小火慢炖,满屋飘香”呢?

2017-01-24 23:39:52

《焦点年终总结》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92天

从明天开始,准备开始的一小步行动是什么?

2017-01-18 23:48:00

《当才华撑不起野心时说明该成长了》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90天

暂时求而不得或者做事有些吃力时,要么调低野心,要么增长能力,您会选择怎么做?

2017-01-16 19:58:06

《换位》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89天

将在以上两个场景中自己的感受推到孩子身上,或许我们就知道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或者不好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做可能更合适了!

2017-01-15 23:24:09孩子

《过度关注是伤害》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88天

没有人喜欢时刻活在聚光灯下,保持每个人该有的空间和私密才能更好的成长。

2017-01-14 22:54:04

《忌贪忌急》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87天

太成功路上两大障碍:太贪心,太着急!无论是做工作,发展事业,亲子教育,人际相处等皆是如此!

2017-01-13 23:24:02

《角色“反转”的反思》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86天

行动起来吧,就像黄金规则所讲:像你所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如此,一切安好!

2017-01-12 21:19:55

《倾听孩子言语背后的正向含义》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84天

学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带着欣赏的态度,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不要一直问孩子想让自己怎么做,其实孩子想要的早已用语言重复多次,只是需要我们真正的用心去听到!

2017-01-11 23:20:44家长孩子倾听

《大信息,小信任》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82天

大信息,小信任,多珍惜身边人重要事!

2017-01-08 23:47:22

《假如孩子们看了家长的分享》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81天

我很好奇当各位家长你们看到上面文字的感受是什么?这些语言熟悉吗?假如你们的孩子真的这样说的话,你们写分享,包括学习焦点的动力会怎么样?你们希望孩子怎么样说?孩子怎么样说你们写分享,包括学习的动力才会更强?以上的话给了您哪些感悟?以后在亲子教育中可能做哪些调整?调整后孩子会有哪些不同?

2017-01-07 23:25:00家长孩子

《矛盾》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680天

亲子教育中类似这样的矛盾很多,矛盾的背后是父母深深的爱,太多的期待又生怕孩子受到一点点的伤害。难为了父母,也难为了孩子!

2017-01-06 23:51:45父母孩子

微信扫一扫